English

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成绩斐然

2001-01-1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晓 我有话说

闻名世界的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最古老的大学。它在人文、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世界各大学中名列前茅。近年来牛津大学在中国问题研究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。记者最近专程赴牛津大学校园,采访了该校中国学术研究所所长杜德桥教授。杜教授是欧洲汉学会会长,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客座教授,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。

走进这所培养了24位英国首相和24名诺贝尔奖得主的世界著名学府,明显感受到校园内浓重的学术氛围。典雅安静的沃尔顿小街上坐落着一座小红楼,这里就是著名的中国学术研究所,杜德桥教授在这里热情地接待了记者。当记者赠送他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新年挂历时,他很高兴地当场打开观看,并立刻从书架上拿出了另一卷袖珍的《清明上河图》进行比较、欣赏。

他介绍说,牛津大学的中国问题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。自1994年邵逸夫对该所进行大量资助以后,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从中国的语言、文化、历史迅速扩大到经济、社会、环境、政治以及现代中国各个方面。该所既培养本科生,也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,还有若干博士后。仅从1998年到1999年就有9位博士生毕业。牛津大学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不仅相当深入,而且细致入微。问到有关中国课程的教学情况时,他介绍说,一般情况下都用中文讲课,学生的论文则用英文写。该所学生有来自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的,还有来自台湾、香港等地的。他说,一位加拿大学生在中国研究领域学有所长,一回国就被非常关键的岗位所聘用。

杜教授说,牛津非常注重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研究,注意从整体上了解中国。他的话反映了牛津一贯推崇的严谨的治学作风。杜教授本人对中国的研究就很深入。目前他正在从事中国唐代失传典籍的整理工作。他桌子上放着一本他与中国学者辑校的《三国典略》,这是他们合作整理的一本唐代人所写但没有传下来的书。杜教授兴奋地说,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牛津大学研究中国问题带来了不少便利。目前,英国学者到中国内地的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要方便得多,一些人经常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。

据悉,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还经常与美国、欧洲、中国等地的学术机构进行定期交流。我们相信,牛津大学在中国研究方面会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